决不能让“带着工资回家过年”成画饼
手头两沓钞票,老黄已来回数了几遍。“被拖欠的工资,总算拿到手了!”去年11月29日,老黄领到被拖欠的工资。与他一同追回钱的,还有14位工友,共领到48万余元。“当时头发都愁白几根。”黄荣克说。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目前,广西南宁市主动检查用人单位1676家,办结欠薪案件100件,为593名劳动者追发工资415.24万元。”(1月2日《人民日报》)
“薪酬”成了“忧愁”,这样的事儿本来是不该发生的。农民工辛辛苦苦在外打拼,该出的力出了,该流的汗流了,该干的活干了,凭什么该到手的工资却到不了手?就像报道里的这农民工老黄一样,讨要自己的工资,“头发都愁白了几根”,这到底是谁的尴尬?
农民工老黄名叫黄荣克,曾在一建筑工地从事水电安装,辛苦小半年,却被施工单位拖欠工资2万多元。黄荣克回忆,施工单位起初还能按月发放工资,后来开始拖延。最拮据时,自己付不起500元房租,只能到处借钱度日。幸运的是,当地劳动部门启动了零门槛办理农民工讨薪机制,实现“大数据+铁脚板”工作法,人盯人、人盯项目,一案一查一报告,这才帮他讨要回了工资。
“带着工资回家过年”不能成为画饼。面对必须确保“带着工资回家过年”的刚性要求,一些用人单位有的软抵抗,有的硬抵抗。有的说,资金紧张;有的说,分期发放;有的说,过了年回来“一次洗支付”;有的甚至说“主要考虑节后工人的回流,担心工资发到位了,工人并不回来了”。这些说法显然是荒唐可笑的。不管是什么借口,不管是什么理由,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都必须确保农民工“带着工资回家过年”。
“头发愁白几根”不该是“薪酬的心愁”。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维护工人薪酬无忧的做法就值得学习。据《人民日报》报道,这个开发区专门安排了“专人巡查岗位”,开发区组织人事局工作人员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到辖区内工地巡查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对200多个工地存在较大欠薪隐患的项目进行摸排,对工程预付款凭证、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入账凭证、工人考勤表、工人工资确认单、工资发放银行流水单等资料100%检查,督促用人单位“必须按月发放工资”,通过“按月发放工资”的措施,将“薪酬发放的隐患”拦截在了门槛之外,也就不会出现“年底讨薪”的问题了。
让农民工薪酬无忧,需要把“年底帮讨薪”变成“平时多监督”。“带着工资回家过年”,不允许用人单位以各种理由玩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