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在西安:乡村和都市的双向奔赴
▲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景色优美。(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窦翊明 摄 资料图片)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千万工程”自2003年6月启动以来,20年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千万工程”,万千气象。西安正在实践中汲取行稳致远的智慧力量,坚持守正创新,绘就色彩斑斓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蓝田县九间房镇峪口村的荞麦花海。(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谢伟摄 资料图片)
“重生态、整体美”,乡村有形更有魂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的宜居乡村,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去年6月,西安从十余家设计院精选100名设计师,进驻8个涉农区县100个涉农镇街,为“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提供新思路。关中环线景色优美、秦岭山间资源丰富、白鹿原上民俗悠长、石川河畔风景宜人……一年多来,设计师们深入调研所在村镇实际,因地制宜,补短板、扬长处,用心描绘乡村变美的蓝图。
西安聚焦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编制《西安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划》,6月制定出台的《2023年度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方案》明确,今年打造30个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同时,分类推进“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案》“6大提升工程、22 项行动”,并明确具体目标:年内完成2.06万座农村户厕改造、3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以秦岭北麓沿线为重点全域打造“花园乡村”,年内,60个市级美丽村庄将与大家见面……
乡野田间、白云飞鸟,鸡鸣虫叫、袅袅炊烟,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这是人们向往的乡村田园生活场景。这些场景,在西安的乡村镇街处处可见。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
5月,正是荞麦花盛开的季节,九间房镇峪口村歌声飘扬,欢声笑语,蓝田县“四季村晚”将乡情、乡愁相交织,村味、农味相融合,古韵、时尚相通连。“乡村振兴,既要让乡亲们的口袋富起来,也要让大家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该县文旅局工作人员表示。
西安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站在农民需求的角度策划活动,融入地域特色,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变“文化下乡”为“扎根在乡”。进一步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全面提升。
“重产业、活力足”,美丽经济促增收
西安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加快提高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做好“土特产”文章,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今年,《西安市关于扎实推进都市型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3年底,全市特色现代农业总产值达到 465亿元。农民增收方面,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保持在8%以上。
绿水青山把“诗与远方”带到身边,也把好日子带到眼前。毗邻环山路的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便是鲜活的例证。周一村搭上电商这列“快车”,注册打造了“周一村”“少鲜队”等猕猴桃电商品牌,成为猕猴桃“淘宝第一村”。2023年,随着200余亩“京东农场”的建立,村经济集体将持续壮大。
有了经验积累,西安加强与阿里、盒马、京东等企业合作,帮助脱贫地区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产业发展短板,将持续带动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谢伟摄 资料图片)
“重规划、深度融”,推动城乡“同奔赴”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浙江涌现出一批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村庄,传统文化、非遗传承、艺术创造赋予美丽乡村新的内涵。
秦岭脚下的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不仅有充满文艺气息的8号公路、美术馆、咖啡店,还有红火的“村晚”和“关中忙罢艺术节”,吸引很多人前来“打卡”。
看到村里的好光景,在外打工的人陆续回来了。村民王涛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旅游旺季一个月纯收入有两万多元,老人孩子也能顾得上,这日子不美?”
从旁观,到参与,再到不断融入,艺术家、当地政府、村民共同探索,蔡家坡以艺术与乡土的自然融合,连接城市与乡村。
西安作为特大城市,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具有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
一方面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依托西安消费市场,让农产品变成商品,把消费引向农村,以需求带动供给,打造好看、好吃、好玩、好销、好价的“五好”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另一方面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
“重党建、合力强”,高质量党建作引领
“千万工程”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西安持续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更好地把“浦江经验”和“枫桥经验”结合起来,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让广大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在临潼区神东村的幸福大食堂,花5元就能吃上一顿荤素搭配的热乎饭;村民生病,新农合和大病救助报销的剩余部分,村里用“大病救助基金”来补助;只要在村上领车票,就能免费坐上前往临潼区和阎良区城区的公交车……
神东村的转变,离不开党建引领——
通过好中选优“留”、就地取材“选”、广开门路“引”等多种方式,引导“四类人员”进“两委”班子;落实村干部补贴与集体经济收益挂钩奖励暂行办法;建立党群服务中心,配套便民服务、综治调解、农家购物等“六中心”……
这几年,神东村通过入股合作、发包租赁等方式创收增益,村集体经济资产达到3500万元,从一个经济薄弱的普通乡村,发展成产业兴旺、宜居宜业的“幸福美丽乡村”。
从浙江“美丽示范”到全国“美丽效仿”,“千万工程”成功的秘诀,为西安提供了宝贵借鉴。西安将守好粮食安全这一底线,抓好产业振兴这一关键,发挥科技创新这一优势,用好深化改革这一法宝,做强县域经济这一支撑,努力形成“城市让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的生动图景,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朱雪娇 见习记者 高茹钰 罗嘉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