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美国对华投资限制,风险落地后整体影响可控
2023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国对中国敏感技术领域的投资,范围局限在半导体、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该行政命令此前渲染已久,此次正式出台的版本在限制范围上较此前媒体报道也已显著缩窄,并且美国在相关领域对华投资规模极为有限。我们认为,相关限制措施是拜登政府寻求对华“竞争而不冲突”战略的集中体现,预计风险落地后整体影响可控,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美持续开展对话的趋势,后续可关注G20和APEC峰会等潜在的中美对话时间点。
▍2023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命令,严格限制美国对中国敏感技术领域的投资,范围局限在半导体、量子信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
根据白宫官网信息 ,该行政命令要求美国企业和个人必须就“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交易通报美国财政部,而若涉及“特别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则禁止交易,后者所指的领域包括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系统。此外,在行政命令生效后1年内,财政部长应与商务部长协商,评估是否修订条例,包括是否调整限制领域。在附录中,该行政命令明确了限制地区包括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地区。根据路透社8月9日报道,相关措施预计将于明年正式实施,对象为以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合资企业和绿地投资形式的在华新增投资,不包含二级市场投资以及美国公司内部从母公司向子公司的转让。
▍美国对华投资限制渲染已久,且此前已进行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此次正式出台的版本在限制范围上较此前媒体报道已显著缩窄。
根据2023年2月16日环球网的报道,拜登政府计划完全禁止对一些中国科技公司的投资,并加强对其他公司的审查。而到了今年4月21日,根据中国日报的报道,拜登预计在5月签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国企业对华投资,此时讨论的限制范围已缩窄到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三个领域,不包括此前美国政府同样担忧的生物技术领域。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始终是缩窄限制范围的呼吁者,据7月17日彭博社消息,耶伦表示拜登政府拟议的对华投资限制措施“针对范围较窄”,不会对在华投资造成广泛影响,也不会对美国投资中国的环境产生“根本性影响”。此次正式落地的行政命令限制范围已相对较小,且仅限制一级市场的新增投资,是拜登政府“小院高墙”战略的集中体现,并不希望对华整体“硬脱钩”。
▍不论是从总量上看,还是从相关领域上看,美国对华投资规模均十分有限,且在此次行政命令出台之前已处于低位,预计相关措施整体影响可控。
从总量上来看,根据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统计,2022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额为82亿美元,对华风险投资额仅为13亿美元,均为近十年来的低位。而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2年我国股权投资市场新募人民币基金规模为19086.5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0.4%,而同期外币基金总规模仅为2496.0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6%。
分领域来看,在半导体领域,根据IT桔子数据,自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22日,在中国芯片半导体行业投资事件币种分布中,人民币投资事件占绝对性主导地位,占比达95.75%,而美元投融资事件数量占比仅4%,港元、欧元等融资事件占比不足1%;在量子计算领域,根据The Quantum Insider的数据,2022年全球范围内流入量子计算产业的私人投资额累计超过70亿美元,其中37亿美元流向美国、17亿美元流向欧洲,流向中国仅2.6亿美元,占比极低;在人工智能领域,根据美国乔治城大学技术政策小组(CSET)的数据,2015年至2021年,美国投资者向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投资额达到402亿美元,其中只有美国投资者参与的投资金额为74.50亿美元,而超过71%的交易额以及92%的交易事件仅来自中国投资者。
▍本质上看,中美在科技、经贸、供应链等领域的“竞争”和博弈趋势或难改,而近期美国亦频繁同中国开展对话沟通,是拜登政府寻求对华“竞争”而非“冲突”的具体体现。预计本次行政令的落地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美持续开展对话的趋势,后续可关注G20和APEC峰会等潜在的中美对话时间点。
拜登在2023年2月的国情咨文中阐述了其对华政策思路 ,即寻求对华“竞争”而非“冲突”。此前布林肯、耶伦、克里等白宫官员访华打开中美对话渠道,此次对华投资限制措施亦在多次讨论缩小范围后最终落地,整体上可视为对该思路的具体落实。中美此前的一系列高层对话将有效避免两国之间的战略误判,此次对华投资限制亦使市场长期以来的担忧落地。特别是G20元首峰会将于今年9月在印度新德里举办,APEC元首峰会将于11月在美国旧金山举办,可关注潜在的中美对话时间点。但是,从2023年底开始,随着新一届美国总统大选预热,中美关系的短期破冰可能在后续受到美国政治周期的影响,由此带来的潜在扰动需要关注。
▍风险因素:
中美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升级;美国大选超预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