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云汇财作为国内大型的新闻财经媒体平台,提供7X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信托、理财、管理等多种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服务。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发布四项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成果

时间:2024-03-29作者:宸云之家分类:科技创新浏览:73740

   发挥“共”的优势,做好“联”字文章。3月28日举行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会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集中发布生态环境共保联治领域探索形成的4项制度和实践成果,并着手向长三角全域及其他重点地区复制和推广。

   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来,示范区始终将生态绿色作为独特基因和最靓底色,不断探索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新机制和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挂牌四年多来,在各方的努力下,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了从“独奏”向“交响”、从“单打冠军”向“团体冠军”的转变。2023年,示范区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2019年的75%上升到96.2%,AQI优良率从78.4%上升到84.1%,“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重点跨界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前达到或优于2025年目标。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制度创新成果发布会。记者胡洁菲 摄

   数据的背后,是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在发挥作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此次发布的4项成果包括“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统一量化评估机制”“跨界饮用水水源地共同决策、联合保护和一体管控机制”“重点跨界水体联防联控、协同治理及生态共建机制”,是示范区建设四年多来针对跨区域共保联治普遍性问题、重难点问题所进行的有效探索和经验总结,已经具备较好的实施成效,可为全国其他重点地区推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升绿色创新能级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其中,“跨域统一生态环境准入制度”有效解决了示范区三个片区生态环境管控要求不一致、产业准入要求不统一、部分省界区域“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不能有效衔接等问题,切实发挥了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一张图”中的“底线”作用;“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统一量化评估机制”构建了涵盖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状况、生态服务功能、调控管理等四个方面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估指标体系。据悉,在湿地保护和河湖水生态修复方面,目前示范区已累计建成“水下森林”218.11万平方米,生态湿地1.94万平方米,生态缓冲带10.1公里。(记者胡洁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