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云汇财作为国内大型的新闻财经媒体平台,提供7X24小时财经资讯及全球金融市场报价,覆盖股票、债券、基金、期货、信托、理财、管理等多种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服务。

东盟观察丨新加坡制造业渐复苏,扩大对华合作将有助稳经济

时间:2024-01-06作者:宸云之家分类:宏观经济浏览:8961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胡慧茵 广州报道

历经连续13个月的萎缩,新加坡非石油类出口终于翻红。

近日,新加坡企业发展局发布数据,经过季节性调整,11月非石油国内出口环比增长0.3%。新加坡非石油类出口复苏,主要得益于非电子产品出口的增长,特别是向来波动较大的制药业增长幅度最大,数据显示制药业11月出口增长了118.9%。而制药业又是新加坡的五大主要产业之一,可见制造业对新加坡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整体来看,新加坡的出口仍未完全扭转疲态,但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市场出口稳固,11月新加坡对美国、中国和泰国的出口均呈现上扬,而录得对中国大陆同比增长13.7%,对中国香港同比增长20.6%的好成绩。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张奕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新加坡是一个贸易立国的国家,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在全球经济复苏增强的趋势下,新加坡非石油出口录得正增长并不令人意外,特别是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

制造业逐渐回暖。在此之前,新加坡的旅游业、航空业、服务业也都呈现出复苏的态势,促使新加坡在今年第三季度实现经济增长。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 (MTI)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1.1%,高于上月公布的增长0.7%。

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上述这些行业都与中国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合作关系。近日,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在先进制造业、绿色经济等不同领域有很多优势,而且还有如此巨大的市场。他认为,中国仍然是一个能为双边合作提供巨大机会的经济体。

在新加坡稳住经济的过程中,中国承担着怎样的角色?未来,中新还有怎样扩大合作的空间?

制造业渐露复苏势头

新加坡非石油出口恢复扩张,终结连续13个月的萎缩。当中,贡献度最高的是制药业,11月实现同比增长118.9%。

张奕辉认为,在后疫情时代,新加坡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将迎来难得的黄金发展期,随着外部资本的不断涌入,凭借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高校的科研能力提升,新加坡生物医药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新加坡生物医药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该国多年的深耕。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长、察哈尔学会山东办公室执行副主任范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新加坡的制造业一直在寻求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向创新引领的知识密集型提质升级,在新加坡政府制定的“制造业2030愿景”中,生物医药业更是被视作新加坡打造全球业务、创新和人才中心以实现这一愿景的关键领域之一。

从投入资金来看,新加坡在培育生物医药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数据显示,过去20多年来,新加坡生物制药业的产值增逾两倍。去年,总值190亿新元(988亿元人民币)的产品在新加坡制造再销往全球,而且全球有很多知名药厂都在新加坡设置区域中心和研发基地。包括葛兰素史克、辉瑞、赛诺菲、默克、诺华等在内的生物医药企业,都纷纷进驻新加坡的大士生物医药园。

数据显示,新加坡每年在生物医药研发领域的投入约为15亿新币(折合人民币约70亿元),主要是导向前沿技术领域的核心研究,并会额外拨款约37亿新币(折合人民币约174亿元),用于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包括实验室和孵化器的搭建。

经过多年的产业积淀,生物医药产业也成为新加坡除电子业之外最“吸金”的产业。数据显示,2021年,新加坡生物医药产业总值约为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1.1%。除了增速快,生物医药产业的体量也足够大,2021年产业产值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高达4%。

生物医药业作为新加坡制造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强劲表现也直接带动了整体制造业的发展。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数据,今年10月,新加坡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7.4%,结束了12个月的跌势。其中,占制造业产值权重最的电子业表现继续改善,10月产值同比扩张14.8%,延续前一个月的涨幅;交通工程业同样表现出色,当月产值同比增长12%,一般制造业增长4.3%。

制造业复苏的趋势仍在继续。新加坡采购暨物流管理学院公布,11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10月的50.2升至50.3,连续三个月保持扩张。

新加坡制造业一直以来都占据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2022年的数据是21.6%,高于批发贸易、金融保险和运输仓储,可见制造业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当之无愧的支柱性产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3版全球创新指数(GII)中,新加坡名列全球第五,亚洲第一,凸显了其在产业创新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范磊表示,“新加坡制造业经过五轮的转型升级,已经实现了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创新型的提质升级。”

近期,新加坡谋划推进的“新加坡+1”战略,即指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在新加坡设立总部或地区总部,并在新加坡以外的地区设立至少一个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的战略模式。得益于此,近年来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或全球总部,以新加坡为中心向东南亚扩张。

中新制造业合作空间广阔

新加坡凭借先进的制造业吸引了不少中国企业的目光。

经济学人智库(EIU)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海外投资指数”报告显示,新加坡成为全球最吸引中国对外投资的目的地。根据这项研究之前的数据,新加坡在2017年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最佳目的地。张奕辉分析称,“当前中新加强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很多国内药企到新加坡投资。不少中国制造业企业也在新加坡设立区域运营总部,并当作是进军东南亚地区的跳板,同时借助新加坡发达金融服务业体系,实现资本的国际化投资运作。”

目前,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天津中新生态城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双方在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等领域进行合作,聚焦在生物医药、自动化与高新制造等产业领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蓝庆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制造业的发展上,中国和新加坡优势互补,新加坡的高端制造业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同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也弥补了新加坡在高端制造业发展过程中行业欠缺的要素,两国在制造业方面属于高端和中端的互补。

张奕辉也持相近的观点,面对美国在高科技产业领域的制裁,新加坡成为中国芯片制造和研发主要的合作对象国。此外,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包括新能源汽车研发以及光伏设备应用等,合作前景广阔。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消费人群,而新加坡拥有资金、技术和人才,两者优势互补。

有分析认为,新加坡凭借着独特的以产业园区驱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模式,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石油化工、精密工程等细分领域已在全球占据领先发展地位。随着这一套模式移植到中新苏州工业园,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为主导,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推进的产业体系。

本月初,在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上,新加坡裕廊集团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署备忘录,将以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数谷和榜鹅数码园区为平台,促进智慧永续商业园区开发和管理合作,促成数码技术和解决方案知识共享。

范磊认为,中新两国已经通过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在多个领域探索出了成熟的合作模式,以创新发展为特点的制造业更是其中合作的龙头,而新加坡制造业中的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精密工程和生物医药等龙头领域,也成为了中新双方合作的重点内容。

伴随着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进一步升级协定书,两国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合作也迎来了新的契机。根据中新自贸协定,中新两国之间的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市场准入完成了向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跨越。中方今后还将根据国内最新开放成果,对制造业领域限制总体“清零”,并在货物运输、陆上石油开采、分销以及医疗等广泛领域作出更开放承诺。

“中新自贸协定的升级,使得中国对新加坡之间的国际合作程度被不断提升,中方在制造业领域不断扩大外资准入尤其是对新加坡的外资准入,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更好地吸收新加坡具有优势的研发和人才资源。”蓝庆新还表示,来自中国的中间品也会为新加坡的高端制造业提供必备的基础支持。

三季度经济顺利扩张

今年三季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高于上月公布的增长0.7%。

东盟观察丨新加坡制造业渐复苏,扩大对华合作将有助稳经济

有分析认为,建筑、服务、信息和通信、金融、保险和专业服务等行业助推今年第三季度增长。具体来看,第三季度增长最快的是酒店住宿业,同比增长12.9%,延续第二季度13.0%的强劲增长。国际游客人数的强劲复苏继续推动了该行业的增长。经季节性调整后,该行业环比增长2.6%,扭转了上一季度萎缩2.7%的局面。

中新在旅游领域合作紧密。前不久,中国和新加坡一致同意互免持普通护照人员签证,此举彰显了两国开放合作的态度。免签政策的利好也促使更多中国游客来访。新加坡旅游局的新数据显示,在今年7月和8月,来自中国的入境旅客占比排名第一。2019年,由中国入境新加坡的旅客总数近363万人次,是新加坡最大旅游客源地。与之相关的食品和饮料服务业第三季度同比增长3.5%。该行业的增长是由于餐饮服务商和咖啡馆、美食广场和其他餐饮场所的销量增加,抵消了餐馆和快餐店销量的下降。

谈及新加坡旅游业的复苏,张奕辉表示,旅游业和相关服务业是新加坡率先复苏的行业,旅游业的反弹将继续刺激本地航空和饮食服务业的扩张,同时也推动本地零售和食品制造业的繁荣。旅游业与制造业是相互关联的一体两面,新加坡制造业主要表现在消费电子产品、生物制药和交通运输等行业,游客的增多也会推动本地制造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按月看新加坡制造业逐渐复苏,但整体仍处在萎缩状态。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制造业同比萎缩4.6%。令人担忧的还有,电子产品出口依旧疲弱。新加坡企业发展局数据显示,11月电子产品出口却遭遇了严重的挫折,按年萎缩了12.7%,较前一个月的5.6%的萎缩幅度进一步扩大。其中,集成电路、个人电脑和二极管与晶体管的出口分别下降了18%、47.8%和13.6%,成为电子产品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

“电子产品出口同比下降主要是因为中国等主要市场对电子产品消费处于萎靡状态。受到集成电路、磁盘媒介产品和个人计算机零件这三类产品出口下降的拖累,新加坡对华电子产品出口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张奕辉认为,随着明年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消费市场复苏,相信新加坡的电子产品出口会逐步向好。

就目前而言,张奕辉认为新加坡的旅游业、航空业、教育业、服务业等呈现复苏态势,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制造业萎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分析称,新加坡是国际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都市型国家,所以随着周边国家经济回暖,新加坡经济未来大概率也会向好发展。特别是,新加坡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国,中国经济增长能够使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受益,从而反哺本国经济发展,“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结非常紧密,所以新加坡稳住经济的一个核心举措,便是不断保持并扩大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受访专家认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将是中新合作的新增长点。张奕辉表示,未来中新不仅仅在传统行业,包括旅游、金融、货物运输、石化、生物医药等行业开展合作,还将迈向新的领域,特别是热度较高的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能源、大数据区块链、新一代通信等行业。

“以新能源产业为例,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核电、氢能等产业发展在国际上都具备优势,新加坡近期就采购了大批的中国产新能源客车,未来将全面替换燃油公共汽车,此外新加坡也大力推行户外光伏发电,中新在这方面也有不少合作空间。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将成为中新产业合作两大趋势。”张奕辉补充说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