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城存款大数据:18城住户存款余额超万亿元,京沪杭穗人均存款领先
21世纪经济研究院 研究员吴文汐 《中国统计年鉴2023》中公布了全国36个重点城市(包括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2022年的住户存款余额情况。
2022年,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有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成都、杭州、天津、西安、武汉、南京、沈阳、宁波、石家庄、郑州、青岛、济南、大连18座城市住户存款余额超过万亿元。其中,北京和上海住户存款余额已超过5万亿元,与其他城市拉开较大差距。
结合同年常住人口数据计算,可初步得知各地住户人均存款余额情况。全国36个重点城市中,有25座城市超越了央行公布的2022年全国人均存款9.2万元的水平,占比接近七成。
住户存款余额和人均存款水平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消费能力、产业结构和经济质量,是衡量城市经济和财富水平以及居民储蓄水平的综合指标之一。根据央行公布数据,2022年全国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增加14.42万亿元,住户存款增长明显。
12月11日至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同时强调,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居民储蓄意愿增强,也反映出消费和投资倾向的减弱,在稳就业和切实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也应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举措,鼓励居民提升消费和投资的积极性。
北京、上海住户存款超5万亿元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全国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目前共有18座城市住户存款余额超过万亿元。其中,第一梯队的北京和上海住户存款余额已经超过5万亿元,分别为56916亿元和52638亿元,与第二梯队拉开较大差距。随后的广州、重庆、深圳、成都4座城市住户存款突破2万亿元,分别为26480亿元、25459亿元、24610亿元、22403亿元。此外,杭州、天津住户存款也趋近2万亿元,分别为19599亿元、19211亿元。
北京、上海作为全国政治和经济中心,优质企业、人才资源丰富,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更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9610元和77415元,在所有省市中高居第1、2位,这是两地住户存款余额遥遥领先的主要原因。
重庆超越了深圳,位居第4,主要缘于重庆人口基数较大。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常住人口规模达到3213.34万人,在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1,也是唯一人口超过3千万的城市,庞大的人口规模拉高了重庆城市整体的住户存款余额。
与之类似的是,成都超越了杭州,在样本城市中位居第6位,2022年,成都常住人口为2126.8万人,与杭州拉开超千万的差距。因此,成都住户存款余额也更高。
从上述数据汇总也能看出,重庆、成都两座城市近年来经济和产业发展正在提速,在西部地区优势突出。2022年,两地GDP总量均在2万亿元以上。同时,重庆、成都产业优势突出,重庆拥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这3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成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3大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已在2020年突破万亿元大关。经济、产业的优势也为两地居民带来了收入和储蓄的来源。
沈阳在东北省会城市中表现突出,2022年,沈阳住户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为12474亿元,位居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第12位。作为辽宁省会的沈阳,近年来加快推动产业转型,数据显示,2022年,沈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取得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实现东北三省“零”的突破;新能源汽车、航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医疗装备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6.6%、27.6%、62.5%、13.8%。
事实上,从整体的情况来看,全国储蓄存款增长趋势明显。根据央行发布数据,2022年,全国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住户存款增加了14.42万亿元。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这主要与当前的经济和就业形势有关。经济和就业形势会对居民的收入带来影响,也会影响到居民的消费心理,同时会改变投资环境和居民投资倾向。出于风险规避的心理,居民更愿意作出保守的消费和投资选择,因此储蓄有所增加。
收入方面,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538元,比上年增长1.8%,收入增速明显大于支出,这也能部分反映出住户存款增加的原因。
从另一角度来看,居民除了将收入用于日常开支和休闲消费外,另一部分选择存入银行定期或是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减少了购房购车等大型消费以及股市投资等理财活动,这将间接导致楼市冷却、股市调整和企业业绩承压,对于经济稳增长带来不利因素。因此,应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举措,鼓励居民提升消费和投资的积极性。
哪里的居民更爱存钱?
人均存款是能够部分反映出地区经济和财富水平以及居民储蓄水平的另一个综合指标。根据央行公布数据,2022年,全国人均存款为9.2万元。
虽然《中国统计年鉴2023》中并未公布官方数据,但通过城市住户存款余额和常住人口规模粗略计算,36个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共有25座城市人均存款超过了9.2万元的平均线,占比接近七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经济财富水平在全国城市中的领先。
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天津、深圳、南京、沈阳、大连、宁波、乌鲁木齐、西安、济南、福州、青岛、成都、长春、石家庄、兰州、哈尔滨、武汉21座城市2022年住户人均存款余额已超过10万元。其中,北京、上海人均存款余额超过20万元,分别为26.06万元和21.26万元。杭州住户人均存款余额为15.84万元,在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3位,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此外,广州和天津的人均存款在2022年也超过14万元。
近年来,杭州经济、产业均快速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杭州GDP总量为14438亿元,有望在今年全年冲刺2万亿元,成为继成都之后又一新晋“两万亿俱乐部”的城市。依靠数字经济,杭州培育了阿里巴巴、网易等世界级领军企业,创造了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安防、云计算大数据、网络通信与设备制造等优势产业。这也使得大量高新技术工作和商业机会在这里涌现,众多企业能为员工提供较高的薪资,推高了杭州整体的人均收入水平,也间接拉动了当地的人均存款。
另一表现突出的城市是天津,2022年,天津人均存款余额为14.09万元,超越了深圳,位居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第5位。位于中国北部沿海地区的天津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同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在汽车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工业等产业领域基础扎实,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商业活动。同时,天津位于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主要城市群之一,能够充分享受首都北京带来的资源外溢和产业红利,而天津的住房和生活成本相对北京更低,这些因素共同拉高了天津的人均储蓄水平。
相比之下,重庆人均存款仅为7.92万元,在所有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中位居第32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分析认为,这也与重庆的城镇化水平有关,重庆下辖39个区县,其中主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但其余区县拉低了整体的收入水平,收入相对较少也间接导致了重庆住户存款偏低。
当然,各地的人均住户存款水平除了与收入挂钩外,也与不同地区居民的理财观念、房价差距、投资倾向有很大关系。比如,梳理发现,人均住户存款余额超过10万元的21个省会城市或计划单列市中,有北京、天津、沈阳、大连、乌鲁木齐、西安、济南、青岛、长春、石家庄、兰州、哈尔滨等属于北方城市,占比过半。